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这是网上一位网友的回答,其中这个话题有93212个回答,我分享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我也想知道答案,并且看到了这篇文章,简单点就是:
01. 想的多,做的少
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特别对:“迷茫是什么?迷茫就是:大事干不了,小事不肯干!能力配不上欲望,才华配不上梦想。”
02. 心理落差感
“哎我跟你说我最近好焦虑哦,我觉得我…”
“没错,我也是!”
真是太棒了,感觉有被安慰到,安心了!
但事实却是在朋友圈:
“今天学了一道新菜、学了建模、开始工作…”
立马反手给自己一耳光“我干嘛去了?”
这就是心理落差,特别是身边离自己最近的人开始比自己突出的时候,自己的下坠感越强。
我也相信很多人都会在看到别人在飞速成长的过程中陷入自我怀疑。紧接着立马开始否定三连:
我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优点(平平无奇)
我好像找不到自己能干的事(不优秀)
我好像也没什么想做的事情(快乐肥宅)
而这是我的错吗?在这告诉你:不是,这只是我们的本能。
如何摆脱迷茫?
01.适当减少对自己的期望
哈佛心理学教授詹姆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因社会使每一成员产生无限期望而带来的困扰。
詹姆斯认为,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不要求我们在任何领域都取得成功。失败并非任何时候都会给我们带来羞辱,只有某件事情我们不仅尽力而为了,而且在一开始就觉得此事关涉我们的自尊和成就感,结果却还是做砸了,这时我们才会觉得羞愧。
因此我们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读。
拿自己举个栗子,比如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那如果我不能完成这个梦想,我承认我是会嫉妒那些在这个行业比自己更厉害更有成就的人,并且感到羞愧。但是如果程序员敲了满满一屏的代码,我都看不懂几行,我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好丢脸的。
02.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我的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很多人迷茫焦虑是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想成为A,而自己往往是B,导致极大的落差,觉得自己怎么都成为不了A。”
倘若一开始就接受自己是B,结果肯定大不相同。
所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迷茫?是因为看到了什么?看到的背后自己是有了怎样的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考?我是怎么思考的?
素材和参考文案部分来源于知乎
本文共 793 个字数,平均阅读时长 ≈ 2分钟
评论 (0)